全國首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企業信用等級名單在浙江出爐。3月1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首次向社會發布2015年度全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企業信用等級名單,被列入名單的共有758家采礦權人,其中A級采礦權人712家,B級采礦權人14家,C級采礦權人28家,D級采礦權人4家。
“該信用體系旨在全面整治亂采亂挖、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開發綠色發展。”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浙江省采礦權人信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浙江省采礦權人信用等級評價標準》,浙江省將采礦權人信用評價等級分為AA、A、B、C、D五個等級,其中AA級為信用良好,列入誠信示范采礦權人名單, 國土資源部門直接給予年檢免審查;A級為信用穩定,列入誠信采礦權人名單;B級為信用波動;C級為信用低下;D級為信用喪失。其中,被列入C級的采礦權人禁止參與國土資源部門組織的評優、評先活動,不再享受國土資源部門給予的政策優惠;被列入D級的采礦權人和其法定代表人列入監管黑名單,D級采礦權人在今后的企業經營方面,還會有不得參與省內采礦權招拍掛活動、不得申請新的礦業權等諸多限制。
據了解,浙江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將按信用等級年度評價結果,對采礦權人實行分類監管。對信用等級為AA級和A級的采礦權人實施低頻率監管,可適當減少巡查和儲量動態檢測頻率;對信用等級為B級的采礦權人實施正常頻率監管,正常開展巡查和儲量動態檢測頻率;對信用等級為C級的采礦權人實施高頻率監管,增加巡查和儲量動態檢測頻率,列入礦產督察重點對象;對信用等級為D級的采礦權人實施按需監管,根據需要隨時檢查。
“評級由系統按信用評分自動生成,完全公開、公正。”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C級、D級采礦權人,想要修復信用等級,只能整改到位、依法合規經營三年后,再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
據了解,地礦信用體系建設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制度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浙江國土資源廳從2015年1月1日起,對本省行政區域范圍內從事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除外)開發利用的采礦權人實施信用監督管理。目前,該省全省80個涉礦縣(市、區)已建成本地區采礦權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